教育科研
科研捷報傳佳訊 善研慧思顯實力
發布時間:2022-12-08    文章來源:成都新世紀外國語學校    瀏覽量:3530



科研捷報傳佳訊  

善研慧思顯實力

我校教師課題、論文喜獲佳績

     天道酬勤,功不唐捐。我校教師辛勤播種,用自己的專業精神,在教育科研這條路上揮灑汗水,敢于創新,突破自我,收獲了豐碩的教育科研成果,為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出極大的貢獻。


區級小課題



     我校四個區級小課題在成都市2022年溫江區教師小課題研究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中分別獲獎,各課題組的教育科研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為學校教育教研工作添磚加瓦。

1.《少數民族音樂元素融入多聲編配的實施路徑研究》

     李星、羅月月、秦廷宇、梁名揚、孫嘉藝五位老師的小課題《少數民族音樂元素融入多聲編配的實施路徑研究》,榮獲成都市2022年溫江區教師小課題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在民族團結、民族自信的大背景下,區級“和樂”李星名師工作室部分成員在領銜人帶領下成立了課題組,開發了《少數民族元素融入多聲編配的實施路徑》課題。課題組老師于2020年著手準備,2021年具體實施,對核心概念少數民族元素、多聲編配進行界定,確定研究目標,梳理中小學音樂教材,明確教材內容和學生民族音樂素養提升的需求,選取適合的教學內容開展研究活動。通過一系列措施、方法推動課題研究,最后形成了可操作、可推廣的少數民族元素融入多聲編配的模式、策略、路徑等研究成果。讓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感知多聲合唱的魅力,鍛煉學生團隊協作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更好地傳承和創新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

2.《過程性評價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研究》

     陳艷欽、曹旭、吳秀卿、李小月四位老師的小課題《過程性評價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研究》,榮獲成都市2022年溫江區教師小課題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課題組老師通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加入導學單、課堂日志、時政述評等方式優化教學,利用表格、學習單將任務可視化,根據學習過程中形成的過程性評價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質量。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老師的專業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3.《雙減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美術語言評述作品能力的欣賞課的教學策略研究》

     劉婷婷、王東強兩位老師的小課題《雙肩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美術語言評述作品能力的欣賞課的教學策略研究》,榮獲成都市2022年溫江區教師小課題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課題組在美術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提出的問題。針對當前初中美術課堂存在的“不能使用美術語言評價作品”的問題進行分析,選擇有利于形成圖像識讀、審美判斷的能力和獲取相關知識的教學方式,突出美術課的審美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中欣賞感受美,理解美、表述美、體驗美術魅力,享受整個審美過程。通過對如何欣賞美術作品美的長期系統評判,最終使學生形成自己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觀點。

4.《雙減背景下初中作業的設計與實施》

     郭先淑、賀釔菲、李明芝三位老師的小課題《雙減背景下初中作業的設計與實施》,榮獲成都市2022年溫江區教師小課題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課程改革的有力載體。在“雙減”背景下,更有意義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豐富作業的形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能力,還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半p減”之下,“高質量作業”鼓勵教師科學的設計探究性與實踐性作業,實現跨學科綜合性作業。因此,課題組老師合力開發了《雙減背景下初中作業的設計與實施》課題,通過精心設計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過程中逐步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思辨能力、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切實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語用能力。


論文成果


     我校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始終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線,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努力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注重教學和教研相結合,要求每位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必須進行深刻的反思和研究。因此,老師們的教科研意識明顯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得到較大地提高,不斷產出教學教研成果。以下是我校老師在論文評比活動中所獲得的獎項。

     張藝凡老師的《“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作業的設計與實施》在成都市2021-2022年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秀論文(報告)評選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賀釔菲老師的《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核心素養課堂構建》在成都市2021-2022年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秀論文(報告)評選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陳艷欽、吳秀卿、曹旭、李小月老師的《過程性評價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研究》在成都市2021-2022年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秀論文(報告)評選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高佳婷老師的《“雙減”背景下小學低段英語作業設計與思考》在成都市2021-2022年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秀論文(報告)評選活動中榮獲三等獎。

     譚卓然老師的《“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探究》在成都市2021-2022年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秀論文(報告)評選活動中榮獲三等獎。

     賀秋蓉老師的《關于初高中思政課法制教育一體化培育的思考》在成都市2022年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玉汝于成,臻于至善。過去的一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將喧囂歸于塵土,將尋常變得不尋常。我校教師在防控疫情的同時,絲毫沒有放松自己的本職工作,腳踏實地,篤定前行。教育研究與教學研究工作是保障基礎教育質量的重要支撐,新世紀教師在教研繼續勇于探索、積極創新,努力促成實踐經驗向理論成果的轉化。這些成果既體現了新世紀人在特殊時期的責任與擔當,更激勵著我們勇擔育人使命,踐行發展目標,成為優秀的新世紀人。

     新世紀的累累碩果,離不開大家的砥礪前行。


掃碼關注我們

          文字:張玥    編輯:曹旭      審核:教師發展中心

深田咏美资源av